除了速度,5G还能带来什么?
当下非常火热的一个概念就是5G技术。对于5G,很多人或许只知道:网速更快了!从全球范围看,各个国家都在加速5G开发的进度。那么,5G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各个国家为何加快5G的布局?5G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移动通信具有投资规模大、上下游带动力强的特点。在4G时代,截至2017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投资约为5700亿元。由于5G使用高频段,信号覆盖面积小,因此将采取“宏站+小站”的方式,使得基站数量更多,投资规模更大。许多机构对5G的投资规模进行了预测,尽管数据存在差异,但5G的投资规模将明显超过4G。
据亿欧智库(2018)预测,我国仅5G基站相关模块市场规模就将超过一万亿元;据智研咨询集团(2017)预测,5G全覆盖的投资额将达到2.3万亿左右,投资规模是4G的4倍。
同时,由于5G成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应用范围远超4G,因此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力将更为突出。例如,eMBB场景下的虚拟现实、uRLLC场景下的智能制造,这些都是规模巨大的产业。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预测,在2020年5G正式商用,将带动我国直接产值约4840亿元,其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4500亿元,间接产值1.2万亿元;到2035年,将分别带动直接产值6.3万亿元,间接产值10.6万亿元。
著名咨询公司德勤预测,2020—2035年期间,全球5G产业链投资总规模将达3.5万亿美元,由5G技术驱动的行业应用销售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
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5G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巨大的财富上,还体现为对其他产业和领域的改造和提升上,带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全方位变革。
第一,颠覆价值体系。例如,5G低延时的特征使无人驾驶成为可能,按需使用、随用随租的共享经济或将取代传统的汽车购买、使用模式,整车制造厂商的重要性下降,无人驾驶平台的重要性凸显,娱乐、办公等车载增值服务将不断涌现。
第二,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借助5G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生产系统将能够随时随地感知零部件、设备、产品的位置和状态,及时进行零部件的传递、派单生产和产品交付,同时进行实时设备监控、产品运营状态运维、保养等服务。
第三,促进技术创新。例如,万物互联后将产生更多的数据,使受制于数据规模而发展缓慢的一些人工智能模型获得优化,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使得产品的开发、设计更加高效、直观。
此外,由于5G时代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生产设备、家居、车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将都被网络连接起来,因此5G成为关系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支撑。
在移动通信技术从1G向5G的演化过程中,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也从1G时代的缺席、2G时代的跟随、3G时代的加速追赶(中国主导的TD-SCDMA成为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4G时代的跟跑并跑(中国主导的TD-LTE与LTE FDD成为4G两大标准之一)实现了到5G时代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在标准方面,全球立项并通过的5G标准,中国有21项,美国有9项,欧洲有14项,日本有4项,韩国有2项。华为的Polar码(极化码)被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接受为控制信道编码方案,美国支持的LDPC成为数据信道编码方案。
在知识产权方面,据估计,5G必要知识产权的10%被中国企业所拥有。在通信设备市场方面,截至2016年,全球537个4G网络的一半由华为提供,90个4.5G网络中有59个由华为提供。虽然5G尚未商用,但到2018年初,华为已与全球电信运营商签署了25份关于试用华为5G网络设备的谅解备忘录,略少于爱立信(38份)和诺基亚(31份)。
在移动终端方面,国内的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无论是出货量还是价位,均已与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并驾齐驱,它们计划在2019年推出支持5G的手机新产品。可以说,中国和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世界5G通信技术的第一梯队。
中国在5G技术上取得巨大进步、实现抢位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国家支持。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就共同成立IMT-2020(5G)推进组、致力于推动5G技术和标准研发、牵头组织5G试验,分别于2006年1月、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启动关键技术试验、技术方案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的技术研发试验。
第二,企业积极参与。我国电信运营商与通信设备制造商紧密合作,很早就开始了5G技术研发试验。例如,中国移动在2016年底明确了2016—2020年的5G商用时间表;2017年5月,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宁波五个城市开展5G试验网建设、进行5G外场测试。
第三,持续的技术积累。自3G时代我国主导的TD-SCDMA成为三大国际标准之一以来,我国企业就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持续研发。华为无论在R&D强度还是投入规模上都已居于世界主要公司前列。
国外不是有在开发6G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