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5| 7
|
[入门教程] 把课程玩上天!基于micro:bit与BMP280的气压与海拔关系分析... |
本帖最后由 digi_cow 于 2018-5-9 15:24 编辑 上月,在micro:bit中文社区看到了BMP280的makecode软件包。查询了BMP280传感器的功用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立马有个好玩的念头,何不把课程玩上天,让孩子们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变化?旋即着手采购材料,并于五四青年节做了该主题的第一波课堂教学尝试。 一、实验设计与准备 1.装置搭建 所需材料: BBC micro:bit *2 BMP280传感器 *1 CR2032纽扣电池及电池座*1 氦气球若干 风筝线一卷 卷尺*1 先来认识下淘宝买的BMP280传感器,价格倒是便宜,才4.9元一个,只是排针需要自己动手焊接。 这是在放大镜下的视角,金属外壳封装的传感器实际只有芝麻大小。 在博世官网有该传感器的介绍和技术文档下载 该系列的其它传感器(在线翻译了下) BMP280是属于其中最低端功能最简单的,只包含气压和温度检测功能。我一并买的BME280就要20来块了,如果够用,BMP280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从技术参数上可见,精度达到0.18Pa,可以分辨10cm的高度变化。足够应付我们的实验需求。 先写个程序做下“地面测试”,成功!再想上淘宝准备批量购买时,发现居然没货了~不知是不是BMP280软件包放出后,直接推动了销量。过了几天再看,货是有了,从4.9涨价到了5.83。 接着需要解决的是整套装置的“轻量化”问题。带锂电的Robotbit上天成本是很高的,需要换用轻便的且引出I2C引脚的扩展板。另外bit套装里那种电池盒,装上2节7号电池后也是不小的负担,改用纽扣电池是个不错的选择。 手头没有纽扣电池座怎么办?不想等待,也不想为了几毛钱的配件去花运费,DIY呗!至于扩展板我就没本事自己造了,只能老实去TB下单。 学校里多的是废电脑,早年让学生拆着玩实现剩余价值。这回继续让它们发挥余热,找网管老师随手拎了台出来卸下主板。 黄圈里的配件就是我们的目标了。厚厚的灰让我不得不屏息干活。 拆件的话,吸焊器是必须的 搞下来了,发现金属部分氧化比较厉害,喷点WD40。 没有PH2.0接口的连接线,只好牺牲一个原装电池盒。 背面点上热熔胶,防止脱焊和刺破气球 IOBIT也到货了,很简洁的扩展板,引出了全部micro:bit接口,可以方便连接I2C。 接线方法如下表 立正 向后转 2.推算升空成本和可行性 立夏快到了,称个体重呗! 全套34.5g,身形苗条,算是达到了轻量化要求!那么需要几个气球才能让这套装置升空呢? 我准备在一家店同时购买氦气和气球(为节省运费,虽然别家有大气球卖)。这家最大的是12寸气球,也就是直径12英寸=30.48厘米。将气球近似视作一个圆球的话,根据圆球体积公式: 得出气球体积 V=4/3*π*r^3 =4*3.14159*1.528^3/3 ≈14.9437(L)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如果忽略气球本身的重量,当气球在空气中悬浮,那么: 气球中氦气的重量+负载=气球排开的空气的重量 也就是: 氦气密度*气球体积+负载=空气密度*气球体积 已知氦气密度约为0.1786g/L,空气密度约为1.293g/L,设负载为W ρ氦气*V+W=ρ空气*V W=ρ空气*V-ρ氦气*V =1.293*V-0.1786*V =(1.293-0.1786)*V =1.1144*14.9437 ≈16.6533(g) 所需气球个数为 34.5÷16.6533≈2.0717(个) 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只要3个气球足以让负载升空。有了推算结果,心中会对气球和氦气的消耗大致有数,看起来靠几个气球升空没有问题,实验成本可以接受。实际结果又如何呢?还是那句话,靠猜是不来事的,做过才知道。 3.程序设计 首先根据micro:bit中文社区提供的软件包地址添加BMP280软件包 https://github.com/microbit-makecode-packages/BMP280 设计发射端程序如下: 考虑到实际升空高度可能会超过micro:bit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极限,这里设定了一个叫Pmin的变量,用于记录最小气压值。这样即便最终丢失信号,还可以在收下来后查看传感器处于最高高度时的气压值。当然,作为实验,这也等于告诉了孩子们气压与海拔的关系。不过没关系,我们要的就是以直接经验来验证间接经验。 接收端程序就简单了,只要大家设置在同一个无线组,那么全班同学都可以同步接收数据。这种广播形式的无线收发机制,也是micro:bit课堂应用中的一大优点。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 这个实验主要涉及的是科学与地理学科的内容。涉及的知识包括浮力、气压以及海拔。 谨记谢作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好学习科学课标。 在教育部的小学科学课标中,并不涉及大气压强以及海拔相关的内容,这些应该是初中的学习内容。小学课标只对浮力有提及。 按照课标,3~4年级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验和感受浮力。 请教了科学老师,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有浮力的内容,于是我干脆借了教材过来考究。 教材内容上安排了一些实验让学生调整体积、重量、形状等变量,通过观察记录,寻找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是被作为阅读材料呈现的。并且,只涉及液体的浮力问题,全局没有涉及气体的浮力问题。 如此看来,在小学阶段,这个实验,在内容上是明显高于科学课要求的。所以还是要以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将技术运用于科学实验的经验与乐趣。说人话:最重要的就是玩得开心! 这种基于观察、体验的教学活动,记录表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支架。我设计的表格如下: 围绕这份记录表,安排了3课时进行教学,姑且称之为MINI-PBL。 第一课时是头脑风暴。从爬四明山(本地山脉,最高海拔1044米)、坐飞机时耳朵听觉变化的共同经历,引出对气压与海拔关系的好奇心。在简介BMP280,以及老师的实验构想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可能用到的知识、问题、对策,并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最后是编写和调试程序。 第二课时安排了具体实验。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了解到了气温等因素会影响到气压,虽然对于本实验,这些气象条件可能属于可以忽略的因素,但还是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习惯。在反复进行安全教育后,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进入了实验环节。 实验前为防止扎破气球,用美纹纸封住了扩展板和传感器的针脚。 虽然再三确认了氦气的安全性,不过因为是钢瓶灌装的,看过去还是有那么点“劲爆”。小D同学勇气可嘉,承担了全部气球的充气任务。当然,操作时,表情还是凝重的。 实践下来,3个气球带起这套检测装置是费劲的,可能因为怕爆掉,气球没有充到12英寸的标准大小吧。4个气球倒是可以带起装置,但为了保险,外加小朋友们一直担心气球会爆掉,我们挂了7个气球,提供一定的冗余,确保即便有一部分气球破了,也不至于让装置自由落体砸到花花草草。 记录了0m高度下的气压值后,量出5m线长,释放气球。 待气球接近垂直状态后记录5m高度时的气压值。 越往高,受风的影响越大,小伙伴们表示要再挂气球,提高浮力 本不想把钢瓶拿到操场,太过张扬~不过半路也没办法了。 专注的小M同学 小伙伴们嫌弃滚屏显示数据太慢,下次用1602吧 也有小朋友提出不如把检测装置挂旗杆上,用升旗的方法来替代,这是个好主意。 最后放到了25m的高度,但是因为风实在太大,难以保持基本垂直状态,且有挂到周边建筑和旗杆的风险,只好赶紧收回来。 第三课时有一半已经被实验占去。在剩下的一点时间里,学生们开始写实验小结和反思。 这是最让我期待的环节,毕竟这是近乎“前无古人”的实验课,不知会开出什么花朵结出什么果来,希望小朋友们能有真收获。小Z同学的记录相当有代表性,正是我想达到的教学效果。 很欣喜地发现,他的实验小结中出现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均每升高5m,气压下降55.5Pa。小结中提到的“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分别指的是风太大、场地局限、课堂上还有莽撞的小朋友拉坏了卷尺,让人忍俊不禁。 三、结语 1.无论如何确保安全! 这包括两方面,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活动组织的安全。 正品氦气是可以放心的。实验用的氦气是淘宝上找某品牌旗舰店买的,并要求其开具发票。发票明细写明了氦气、氦气瓶,说明是有销售资质的。至于氢气,那是万万用不得的。 其余实验材料貌似不具安全隐患,不过事后想想,钢卷尺在拉扯中可能出现割伤手指的风险,最好改用体育老师用的软卷尺。 活动组织方面的安全,除了事前的安全教育外,过程中也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为合唱排练等原因,本课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少,还算好管理,但只要有1个莽撞、调皮、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足够耽误进程,让人心累的了。坦率地说,这样开放的活动,如果只有1个老师管理,恐怕不具备大班教学的可能性。我时常在想,先不考虑师资和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如果全面落地并要有实效,那么大班教学的操作该如何进行。 2.是否有拔苗助长之嫌? 前述分析中也说了,本活动的关联知识是初中段的。是不是因此就有了拔苗助长之嫌?我想作为选修课,进行下探索未必不可,何况本活动并不强调具体的知识掌握,而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若这些孩子在初中学习相关知识时能联想到这次实验,作为他们的小学老师我是很欣慰的。 3.为什么用这么麻烦的方法? 爬楼、挂旗杆的方法当然也是可以的,小朋友头脑风暴时都建议过,我均表示赞许和认可。但只问了一句,你们喜欢哪种方法?意见立马就统一了。说到底,这有一种充满不确定因素,近乎探险的酷感和趣味!坦率而言,用气球的吊挂的形式误差是比较大的,讨论时也和学生提及如果出现被吹歪的情况,可以用三角函数来求出垂直高度,当然五年级的孩子,没办法具体展开。 收藏有一篇微信文章——《两个男孩用艘玩具船环游了世界…哪怕玩具,征途也是星辰大海!》。感慨这俩英国男孩想法的大胆,以及成人世界那对此充满仪式感的护航和接力。 这波折腾,我就想在课堂上,播撒光明的种子! 最后,必须感谢邵子扬老师在micro:bit中文社区提供的BMP280软件包。 红汽车历险记 往期趣玩课程 [微课]小米趣玩micro:bit 01 HELLO,DIMI !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3 炸弹人(一)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4 炸弹人(二)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5 弹奏一曲“小星星”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6 数码骰(tóu)子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7 花花草草监护仪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8 万圣节的小捣蛋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09 史蒂夫的磁矿探测仪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0 贝爷的新罗盘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1 秋裤召唤神器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2 一杯温度(上)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3 一杯温度(下)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4 布尔的爱心小夜灯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5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新学徒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6 火鸡狩猎者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17 精灵鼠小弟 [微课]小米趣玩BBC micro:bit 20 用程序写“川” 米爸的数字实验室 学问思辨 |
© 2013-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