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6| 0
|
「名师讲坛」叶琛:重塑创客思维 |
重塑创客思维 叶琛:各位下午好,有机会有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创客以及创客教育的一些内容,那么本身我跟在座很多教育上的专家相比,其实我对教育懂得是非常非常的少,在行业当中其实占的也不是很多,最近的一次跟教育的关系,其实还是源自于谢老师的一次谈话,一次咖啡,星巴克的经历,待会我会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经历是怎么一回事情。 那么先自我介绍一下,刚才李老师说R2D2的头像。我是非常喜欢用R2D2的,中文名叫叶琛,英文名叫Ricky,从2007年开始我有了两个孩子,所以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是我第一个职称。从2012年开始我受聘于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现在在做一些兼职教师的工作,现在也做一些自动化的课程,一些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文科的一些学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就会产生一些教育上的想法。 作为一个工程男,其实我以前的经历都是工程为主,如果从R2D2的角度来说,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迷。 那么做完了那个以后,突然发现这个东西太重了,这台机器人大概有20多公斤,将近30多公斤重,然后我就只能放在实验室里面,那么晚上回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没有东西玩了,那么我就觉得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可以放在桌上,可以在无聊的时候能够陪我聊聊天,陪我说说话,或者我可以跟它一起去玩的一个机器人,所以在200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一个叫iTa(音)的一个桌面陪伴的机器人,那么差不多也花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过程当中其实也学习了非常非常多的关于人和机器的一些互动,以及人跟机械交互的一些理念和技术上的一些探索。两年以后,觉得这个桌面的机器人玩的也差不多了,所以就又捣鼓了一个项目,叫做HCR,这个项目也是在基于第一个项目的基础上,我觉得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一起使用和一起来分享这个项目,所以我就把这个项目做了一个开源的处理,我们在一个机器人的论坛上,把这个项目所有的图纸,所有的设计全部都开放、开源,那么让很多的论坛上的一些人一起来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那么差不多,因为你们也知道,一个人做事情是非常快的,但是当你要五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有非常多的时间,花在反复的沟通当中。所以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项目,但是也差不多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项目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机器人的平台,然后装在一台笔记本电脑里以后,它就可以自己跑来跑去,右边那个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把它升高了一点,然后装了一个平板,再装了两个喇叭,好处就是说我在开派对的时候,它可以跑来跑去,放着一个派对的音乐,第一首歌是第一个女孩的歌,所以当时在楼梯里面,经常想起第一个女孩这首歌,人家觉得听的很腻。 这是我过去几年当中做的比较大的项目,那么可以说在十几年当中,这些经历其实帮助我对创客这个定义,或者创客这个概念有了非常深刻的一些认识,所以我对创客的认识觉得作为一个创客来说,它的思维最宝贵的其实是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而当我决定要做这件事情以后,在做这件事情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切,我都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很多问题可能都没有碰到过,没有人经历过,你也无从下手去问,那你怎么办,对,这就是一个最最基础,我觉得创客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最核心的。 那么创客的概念大概就这么一点,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介绍在教育上的一些经历。我的教育其实也是非常标准的,在一丢丢海外教育的经历,从出生到2002年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度过的,所以就是标准的小学、初升高,然后参加高考到了大学,非常标准的一条路。那么2002年的时候,有个机会我到英国去读了一个博士,那么当我拿到这个学位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个抬头竟然叫哲学博士。这个好像不大对劲,我读的是工科,怎么给我来个哲学博士,是不是学位证发错了,所以就是这个问题非常奇怪,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哲学到底是个什么鬼,那么后来拿到学位了以后,我在我们学校里面有个湖,湖上面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天鹅,这个天鹅是女王的产物,我们不能吃的,所以就天天没事吃中饭的时候,就站在湖边对着天鹅发呆,就在思考哲学的含义,换句话说不停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为什么能坐在这里看着天鹅吃食,突然就一瞬间明白了哲学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的一些图片,换句话说在整一个海外的求学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三点一线,一个就是天鹅的湖旁边,整天在思考人生,右边是我的校园,下面是我的实验室。那么除了思考哲学,看看天鹅以外,其实以前从小到大,所有的时间其实看着跟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小的时候喜欢玩拼装模型,然后看动画片,比方说机器猫之类的都有看,初中的时候玩了很多的四驱车,偷了老爸的武侠小说看,天天躲在被窝里面打着手电筒,怕老妈来查房,所以就把老爸几个书架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全部都看完了,看了好几遍。那么高中的就开始玩音箱,因为那时候磁带开始起来了,为了寻求一个好的音质就开始玩音箱,一边玩音箱,一边和小伙伴们打打星际跟三国,那么所以就是一边玩不务正业,基本上不是太多的看作业,也没有像现在孩子那么多的培训,也没像孩子那么多的考试,所以相对而言,我觉得还是非常轻松跟愉悦的。 那么到了大学,我现在也经常会有很多的应聘,有很多的大学生来应聘,让我非常气恼的是,很多男生其实我会问他们一句话,你大学里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大学毕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做,然后一问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然后一想我自己好像也是打游戏,但是我突然想想觉得除了打游戏之外,我还稍微干了一点正事,就是学了一个编程,基本上每年都会花一点时间跟学校一起去做项目,做完项目以后回去就跟寝室里的同学一起练习。 到了研究生以后,基本上就刚才说的,湖边里面经常看天鹅,然后这段时间做机器,这个是我整个教育的经历以及我课后业余时间的一些活动。那么把这些综合起来以后,其实一边看天鹅,一边想其实我就在思考,国内和国外到底差别在哪里,很多人说为什么国外的机遇会比国内的好,其实我在国内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好像也挺好,其实也没什么问题,该考试的考试该玩的玩,好像也没发现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后来当毕业以后,我在学校里面又教了两年的书,那么就跟很多的同学也做一些沟通,也会发现很多中国的同学和国外的同学,当他们一起做项目的时候,产生的一些差异,那么我觉得总结了一下,因为哲学总是要去思考一下事务的本质。所以总结一点就是,从国内的角度来说,是以教导的态度为主,就是一件事情你做的好不好,老师就说这个事情做的不对的,不能这么做的。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语文的卷子,我的语文是最差的,为什么呢?因为鲁迅那个意思老是搞不定,就是老是搞不定鲁迅是怎么想的,所以关于鲁迅的内容和语文的答题我总是错的,但是如果是同样的答题的方式,你放在国外的话,老师可能不一定这么说你一定是错的,他会非常鼓励你说你为什么是这么想的,你想的理由是什么,甚至他也不会来否定你的结果,他甚至说这个思路是非常不错的,非常有新意,你可以去找一些其他的文献来证明你这个思路也是正确的,这个对你来说这个态度上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也有人说,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其实决定了你的一生,从国内和国外最核心老师来说,教导和引导是两个最本质的差异。 另外一个就是从接受一切的怀疑一切,国内有很多的课本都是说1+1等于2,然后你到了国外去,1+1等于2这个问题是会被你怀疑的,这个数学当中据说已经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论证说1+1其实并不是等于2,当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国内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个神经病,那么另外一个我觉得最核心根本的本质问题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这个差别,一个是知识灌输型的,这个可能大家都知道,填鸭式的教育,另外一个是方法论的教学,这个我也是觉得在国内和国外两个最大不同的点,它并不是告诉你这个知识点到底是什么,上海在中国的哪一个位置,它告诉你的是你怎么样找到上海在中国的哪个位置的方法,那么特别是最近互联网的发展,比方说谷歌、翻译、一些百度的诞生,其实你会发现,知识点的获取,人类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我们脑子里的容量跟计算机上海量的知识来比,根本是没有办法比的,那么像现在我小朋友做作业,他们有时候作业的问卷题,特别是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的哪一个区召开的,这是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一个题目,在十一期间他老师发过来的一个题目,然后我一听这个事情历史课有教过吗,大家谁能够告诉我答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第二次是在哪个区召开的。还真有老师回答对的,在静安区,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人都没有知道是静安区,很多人都觉得是卢湾区,后来百度一查果然是静安区。后来我就发现,其实我们在寻找知识,或者获取知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方式和方法已经发生变化了,那么不仅就让我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究竟需不需要去记忆这些知识,我觉得这个一个我们非常需要去考虑的问题,还是说我们现在的教育需要重点告诉人家,你如何去获取知识,你获取知识的能力,要重点去做培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那么产生的结果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和创新思维的差异,你会发现在一个组当中,一个团队当中,当有一个中国人和一群外国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人的逻辑特别好,因为他们的数学好,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的数量非常的好,现在BBC也在像我们中国的数学课取经,希望在英国的课堂当中来实践我们的中国的数学的教学方法,所以中国的数学非常的好,也就是说逻辑思维非常的好。但是,当一旦想要发散的时候,想要多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就非常力不从心了,这个是我观察到的一些差异。 那么有了这些差异以后,我就突然又想了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这个问题其实以前也想过,但是一直没闹明白,就像有一个哲学终极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一样,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有的人说教育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我想这个答案可能现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那么,从我的角度来说,其实我觉得我的认为,我觉得教育是其实能够让你发现自己,能够让你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教育的目的。那么在整一个目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why,第二个是how、第三个是what,why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就像刚才的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第二个我们怎么活,第三个怎么去活。做些什么才能活的更好。所以核心的问题在于解决why的问题,先有了why,才有了how,最后才有what,那么这个是我在整一个教育当中思考的一个逻辑,不好意思这个工科男的毛病又犯了,想什么事情都是从逻辑的角度来想。 我们从传统的教育和现在对比创客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从传统教育的角度可能强调的更多的是how跟what,教你方法,你怎么做,然后做什么。那么从创客教育来说,我觉得更多的是需要它也有更好的本质去强调why和how,就是让学生去产生我为什么要去学这个东西,有一个不仅让我想到大学里有一门课,叫概率,那么这个概率的老师他当时拿了第一个上课的例子叫做硬币,投正反面的硬币,投多少次之后你就可以算出上帝是公平的,他每个面都是50%。但是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我学概率干嘛用,后来同样一门课,我在英国的时候,我也去旁听一下概率老师的课,概率老师他上来第一件事情举了个赌场的例子,当然中国是不能举这样的例子,但是他是说他去拉斯维加斯去赌博的时候,他是如何用概率赢了1万美金的,他给了第一个例子是这个样子,瞬间就把底下学生的信心给调起来了,知道我学了这个之后我能赚钱了,所以在这个课堂上,他第一个回答的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其实我们在做所有的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那么总结一下,我觉得从创客教育的目的来说,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也是创客教育在目前来说它可能会有的一个最好的结果,也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最大的一个不同点。这里几个阶段我想谢老师和其他老师讲的都已经非常的多了,我就不在展开了。 这里有个例子,就是我们在思考一下,就是说一盏灯,点亮一盏灯其实是很多的教学过程当中和技术实现过程当中一个最最基础入门的实验,就比如电脑写程序当中的Hello World,如何点亮一盏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一盏灯的问题,其实从一盏灯的点亮当中你会发现,这个灯为什么会要亮,这个问题你就会涉及到非常非常多的跟它相关的知识,电的知识,电压的知识,电流的知识,电阻的知识,甚至灯的光的知识,都会在这个过程得到融合。第二个我如何让它亮的更好,如何让它亮出不一样的,这也是第二个问题,那么其实从一盏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盏灯如何亮就有很多很多的变种,我可以说让它变成一个一个格子的亮法,我可以说把它放在一个画当中,我可以说我把它做一个变色的,我也可以说我把它变成一个太阳能的光控的,我也可以说我把它变成一个放在台子上的。所以一盏灯其实不仅仅是一盏灯,它可以扩散出非常非常多的,它可以告诉所有的去研究一盏灯的人,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怎么做,最后才是说我做什么才能够实现我想做得内容。 有一个例子就是我把这个方式跟方法在学校教学的过程当中做了一个实验,2012年的时候,其实我第一次做文科生的教学,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基础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上课过程当中闹了很多笑话,因为我把他们当做一个至少有一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小朋友在对待,然后所有的内容都是告诉他你这个电阻是什么样,电流是什么样,说了半天发现一脸蒙的看着我,然后老师电阻是什么我忘了,然后二极管是什么东西,我跟他说这个灯是个发光二极管,二极管是什么东西,什么叫数字,什么叫模拟,一窍不通,一点都不知道,然后他们这些问题把我给问蒙了,这是一个以前没有碰到的,换句话说这样的话从一个大学的课堂上课的角度来说,我是不是要开始重头把高中物理知识给他们上一遍,我觉得这个是是不对的,因为大学里面的课程,它所要教授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那么后来我换了一种方法,换了一种方法以后我找了一个项目,我把现在跟灯相关的拿出来,放一段视频,做一些介绍给他们说,小伙伴们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灯做出来的效果,漂不漂亮,这帮学生的好处都是颜值动物,看到时候好看的东西都是非常喜欢的,看到这个灯说老师非常漂亮,我也想做一个,我一看,这件事情我已经成功的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我已经成功了一半。 你想要好看的灯,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呢?想。所有人都举起了手,那我告诉你,现在给你几个关键字,给你一个百度,你去搜一搜这些所有关键字相关的内容,这是他们的课后作业。三周以后,当我回去重新再给他们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发现已经有超过30%的学生已经知道我所讲的所有内容,他们已经自觉的去把以前高中的物理知识全部都去补习了一遍,甚至有的人还去看了一些大学里面的一些关于电路方面的知识,甚至还能告诉我老师发光二极管好像还有一个叫光明二极管的东西,你觉得我对不对,我一听,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那么,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把每八周以后的课程就让他们做了两个作品,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个作品,他们因为是艺术生,做出来的作品是一定要跟艺术有相关性的,右边作品其实是一个面包,那么其实从他们身上我们会看到,他们有非常非常多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们有没有想过把灯加到面包里去,至少在看到他们的面包之前,我是没有想过会做一个会发光的面包,那么他们告诉我说老师,这个会发光的面包寓意着当你坐在桌子前面以后,当你想拿起餐具的时候,这个面包就告诉我发起了光,快来吃我,快来吃我,很简单的逻辑,但是我觉得是挺有道理的,这个是非常有趣吸引我的方式,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说有一个食品,是小朋友用的,如果说小朋友不是吃的太多,他不想吃东西,如果有一个食物说你不要吃我,我不要你吃,通过逆反心里的方式,小朋友会不会更愿意尝试把这个食物给吃掉,那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思维逻辑在里面。 左边是另外一个光合作用的一个花,这个花它其实在一个普通的人造花装了LED的灯,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光敏的传感器,当你有个光照上去的时候,这个花就会打开,当你把光收走的时候,这个光就会暗掉,就表明一种喜欢光的一种态度。让我非常惊奇的是,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在八周以后就完成了,对于一个连高中物理知识都没有的同学来说,在八周完成了这样的内容,每周只有一天的课,所以总共只有八天的课,就完成了这些作品,这个是让我觉得非常惊奇的。后来从他们的毕业作品来说,后来看,他们所有的这些知识获取的方式跟方法,已经从一种被动的接受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获取型,这个是让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是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 从创客和创客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本身这两种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我相信我们三年以前开始谈创客教育到三年以后谈创客教育,我相信三年以后谢老师和这些猫友汇的老师还会站在这个台上,还会跟大家汇报最新创客教育的精神,为什么?因为你会看到在整个全球,在创客教育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在2014年其实可以看到,在全球有70万的人次参加了创客的活动,但是有20万的家庭跟10万的孩子,到了2015年,你们会发现创客人数增加了差不多80%,但是家庭的人数增加了两倍,孩子们也增加了两倍,从10万变成了30万,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不单单发生在中国,发生在全球各地,发生在美国,发生在欧洲。 那么说起教育,我一方面自己是在学校有些任教,另一方面我也是在DF当中做一些产品开发。那么做创客教育的产品其实最早是来源于跟谢老师的一次星巴克的咖啡之谈,那天晚上正好是2013年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喝了一杯咖啡,聊起爸爸的育儿经,其实根本就没有谈到教育这件事情,因为他也是一个男孩子的父亲,我也是一个男孩子的父亲,所以我们就在聊我们家的男孩子该怎么做教育,所以你们很少会听到两个父亲之间会去聊孩子教育的问题,但是那天不小心我们两个就聊起来了,然后一聊聊起来从九点钟开始聊到凌晨三点钟,走马路大概从淮海路的星巴克一直走到华师大的星巴克,一直走了大概八公里的路,这个谈恋爱都没有这么走过路,聊孩子一聊就聊了这么多。聊孩子一聊就聊了这么多,然后我们其实也就发现,因为一方面他也有这方面的担心,说现在的孩子有太多的应试教育,那么我也非常担心,因为那时候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阶段,我就在想,如果我孩子每天做这么多的作业,我不是要疯掉了,因为你也知道,现在孩子作业多,不是孩子的作业多,而是家长的事多,每天老师一条微信说你把孩子的这个作业看一下,明天把孩子的书皮封一下,所以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是种非常大的折磨,但是我也不想让我们的孩子在现在这个阶段能够有这么多繁重的课程也好,也这么多应试教育的压力在里边,所以我们当时就聊到了关于创客和教育的这么一个过程,其实我在以前没有想过把创客跟教育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来做,因为DF在过去的七年当中其实主要是为创客们提供很多的工具和设备,让他们能够来做出一些自己的创意。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把这些东西给孩子去用,那么就是因为那一次的谈话以后,让我觉得突然发现诠释创客和教育这两个概念其实可以混在一起,其实我们可以为孩子做更多的事情,于是我们从2013年开始就慢慢的开始往创客教育这个方向去走,也开发了很多相关的产品,但是我觉得我最喜欢还是我们的一个创客的社区,你可以在社区里面去发现和学习非常多的创客的项目,以及他们的一些工具的使用,以及他们的一些知识,更多是希望能够让小朋友们或者是老师们在这些项目当中找到一些灵感,来激发他们我要做这个灯的动力。 愿望和期望也是借谢老师的一句话叫柔软的改变教育,但是我后面又加了一句,发现和完善真实的自己,这是我对创客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希望,也是我现在的一个愿景,我们也希望在创客教育的路上,能够跟在座的老师和朋友们一起前行,谢谢。 |
© 2013-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