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2| 8
|
[教程] 丙酮熏蒸抛光ABS模型实验(危险请勿轻易尝试) |
转至:http://www.3done.cn/article-219-1.html 相信大家都看过一篇小编转发的文章《外表不再粗糙:快给你的3D打印模型来个丙酮蒸汽浴吧!》(鸣谢@3d打印机智能网),文章报道了国外的极客达人使用丙酮蒸汽对3D打印的模型进行抛光处理,国内也有不少大神马上也自己动手尝试,但效果不佳。经过几个星期的酝酿,小编也趁着清明小假期与朋友一起亲自动手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之前看到的视频里面,老外准备了一个大的玻璃罐子然后放到RepRap的加热平台上直接加热,在玻璃罐中放两勺丙酮,然后把模型放到一个支架上在玻璃罐中进行熏蒸,支架底部有锡纸铺垫以防模型与支架熔合在一起,模型在玻璃罐中熏蒸10分钟后呈现耀眼光亮,模型变得就像注塑的一样。 熏蒸前的“绿太郎”模型,其表面略显粗糙和黯哑 小编的家里没有3D打印机,因此就必须想一些取巧的方法,最后小编决定使用电磁炉对丙酮进行间接加热的方法。首先,小编在电磁炉上方铺了一张白纸,在纸上放一个不锈钢锅,锅中放入适量的水。接着小编找来一个废弃的玻璃瓶子,在玻璃瓶中加入适量丙酮(丙酮在淘宝上买的25块钱一瓶 500ML),使用细小的铁丝把“绿太郎”模型倒挂捆起来,轻轻地盖上瓶盖但不要扭紧。 小编先开启了电磁炉把水加热,水不需要烧开,丙酮的沸点大约在56摄氏度,只需要把水加热到70度左右即可(RepRap的加热平台能达到110摄氏度)。我们使用红外测温仪(专程为这次试验买的)实时监测水温,水温升至70度左右我们就停止加热,把刚刚弄好的玻璃瓶子放进不锈钢锅里。不久,玻璃瓶里面的丙酮就开始沸腾起来了,丙酮蒸汽也开始起作用,我们就看着“绿太郎”一点一点地变化,慢慢变光滑、光亮。 蒸中的“绿太郎”模型,玻璃瓶中的丙酮开始沸腾,扬起腾腾蒸汽 大约过了5分钟我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玻璃瓶子拿了出来,并取出了“绿太郎”。把模型取出后才发现“过火”了,熏蒸的时间过长(实际上2~3分钟即可),尽管模型表面的纹理已经全部消失,也变得光亮耀眼,但模型融化的程度太厉害了,局部出现了变形,一个手跟头部粘在一起,小编痛心不已。“绿太郎”是上次参加@太尔时代东莞体验活动时带回来的模型,小编一直对他钟爱有加,但为了今次实验牺牲“绿太郎”。 熏蒸后的“绿太郎”模型表面纹理完全消失,变得光亮耀眼 由于过度熏蒸“绿太郎”一个手和头部融合在一起了 这次实验虽然不能说完全成功,但我们得出了一些列的数据并掌握了熏蒸抛光处理的工艺技巧,当然为了得出最佳的工艺处理办法我们还会继续筹划下一次实验,大家尽情期待吧! PS:上面描述的是我们最后一次实验操作的情况,在此之前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操作,做了多组对比实验。我们首先尝试的是使用酒精熏蒸,但发现整瓶酒精蒸发后模型几乎没有变化,我们尝试了医用酒精,也尝试了工业酒精,结果一样。后来我们再尝试丙酮熏蒸,而且操作了多次,前面的几次都严重“过火”,有的模型表面出现了许多泡泡,有的模型严重变形,我们也尝试使用PLA模型,但效果不如ABS。 参与实验的ASB模型 熏蒸前的模型 熏蒸后的模型 熏蒸后的模型 熏蒸过度失败的模型,表面出现了许多泡泡 用酒精熏蒸的模型几乎没任何变化,表面变得更加黯哑无光 除特殊注明的文章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筑梦创造”并链回本页,谢谢! |
hnyzcj 发表于 2015-9-29 06:28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
© 2013-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