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0
|
[教程] Mind+模型训练工具·语音分类任务:睡眠监测助手 |

|
本帖最后由 高毓甜 于 2025-11-10 17:51 编辑 Mind+模型训练工具·语音分类任务:睡眠监测助手 1 项目介绍 1.1 演示视频 1.2 项目设计 你好奇过自己晚上的睡眠质量吗?你是否想知道自己夜里有没有打呼噜、说梦话或者咳嗽?“睡眠监测助手”利用 Mind+模型训练工具,对睡眠时的声音进行分类,识别记录打呼噜、说梦话、咳嗽等多种声音次数,并生成AI睡眠质量报告。 通过本项目,您将了解到:
该项目通过Mind+2.0模型训练工具中的语音分类模块训练“睡眠监测语音分类模型”,通过实时推送的部署方式,将模型推理结果实时推送到物联网服务器。行空板M10将接收的信息呈现,并结合大模型生成睡眠报告。整个项目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 2 AI知识园地-语音分类 2.1 语音分类 语音分类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核心任务是分析输入的音频信号,并将其划入预先定义好的类别中。例如,区分一段音频是猫叫、狗叫还是环境音等。 ![]() 2.2 语音分类的应用 语音分类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从智能家居到医疗健康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智能语音助手:识别指令类型(如播放音乐、设闹钟、问天气)以实现多意图交互。 情绪识别:通过语调分析说话者情绪,用于客服质检、心理健康监测等。 安全监控:识别异常声音,如玻璃破碎、尖叫、求救声等,提高安全响应速度。 睡眠监测:检测打呼噜、咳嗽、说梦话等睡眠行为,用于健康分析。 医疗诊断辅助:通过咳嗽声、呼吸声分类,辅助呼吸道疾病筛查。 娱乐与内容检索:识别音乐类型、戏曲流派、乐器种类,实现智能推荐。 工业与家居场景:判断设备运行声音是否异常,用于故障检测与维护。 3 睡眠监测模型训练 3.1 下载软件及创建训练项目 官网下载安装Mind+2.0及以上版本安装包,安装完成后,双击打开。 ![]() 新建项目,点击左侧导航栏中的“模型训练”,选择“语音分类”任务。 ![]() 3.2 数据准备
![]()
每个数据类别需最少20个样本。 ![]() 3.3 模型训练
![]()
![]() 3.4 模型校验 启用“麦克风”,播放未参与训练的新音频用于测试,查看输出的实时分类结果。 ![]()
4 睡眠监测模型部署 4.1 硬件清单 ![]() 4.2 部署思路 通过实时推送的部署方式,AI模型训练平台端将模型推理结果实时推送到物联网服务器。行空板M10作为智能终端接收信息,获得推理结果,并呈现打呼噜、说梦话、咳嗽等多种声音次数。 ![]() 4.3 实时结果推送
![]()
![]()
![]() 2. 实时结果推送
![]()
![]() 4.4 模型应用 行空板M10同时作为物联网系统中的终端,接收物联网服务器的消息,通过以下步骤编写程序,连接服务器、接收物联网服务器发来的实时推理结果,并利用结果生成睡眠分析报告。
![]()
![]() 添加扩展库:在右上角搜索框中分别输入“MQTT”、“deepseek”下载后并导入。最后点击左上角“返回”,返回编程界面。 ![]()
![]()
如图编写程序,连接SIoT服务器,订阅主题。 ![]() STEP2:接收模型推理结果 行空板M10接收实时结果推送到MQTT上的消息,并将MQTT信息赋值到变量“推理结果”。 ![]() STEP3:分析MQTT消息 如果接收到MQTT消息为打呼噜,变量“打呼噜”数量加一; 如果接收到MQTT消息为说梦话,变量“说梦话”数量加一; 如果接收到MQTT消息为咳嗽,变量“咳嗽”数量加一。 行空板M10屏幕实时显示“打呼噜”,“说梦话”,“咳嗽”的数量。 ![]() STEP4:生成睡眠分析报告 初始化大模型。若按A键,则将“打呼噜”,“说梦话”,“咳嗽”的3个数据推送给大模型进行分析,行空板M10屏幕显示睡眠质量分析报告。 (大模型密钥申请教程在资料包中提供) ![]() 完整程序如下: ![]()
![]() ![]() 5 AI伦理探讨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技术的设计者和使用者肩负着责任。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时,我们更需要主动思考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并探寻负责任的解决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在睡眠监测助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几个核心伦理挑战。 5.1 隐私与数据安全
6.1 拓展练习 思考还有哪些睡眠数据可以监测,如磨牙声,做噩梦惊叫等数据,在Mind+中继续训练语音分类模型,并部署到行空板M10上进行识别测试,完善睡眠监测助手。 6.2 学习评价表
|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448© 2013-2025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