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3| 6
|
[入门教程] 趣味编程指南(5-2)-程序的流程控制-循环语句2 |
本帖最后由 kaka 于 2017-8-18 08:25 编辑 继续上一节的内容 制造简单笔刷 再回到 for 循环。前面例举的示例都是没有交互的,要让结果更有趣可不能忘记将 mouseX,mouseY 结合到代码中。 --代码示例(5-10): [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 void setup(){ size(700, 700); background(255); noStroke(); } void draw(){ for(int i = 0; i < 1000; i++){ fill(0, 30); float x = mouseX + random(-50, 50); float y = mouseY + random(-50, 50); ellipse(x, y, 2, 2); } }[/mw_shl_code] 一个“散点”笔刷就诞生了。由于每个细密的圆点坐标都是基于鼠标位置,往左右上下四个方向随机移动有限的距离,所以笔刷最终的形状分布就会近似于方形。 --代码示例(5-11): [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 void setup(){ size(700, 700); background(255); noStroke(); } void draw(){ for(int i = 0; i < 1000; i++){ float ratio = mouseX/(float)width; float x = mouseX + random(-50, 50); float y = mouseY + random(-50, 50); fill(0, ratio * 255, 255 * (1 - ratio), 30); ellipse(x, y, 2, 2); } }[/mw_shl_code] 若是用 mouseX 的值来影响填充颜色,会得到更迷幻的色彩渐变 for 循环的嵌套 for 循环是可以嵌套的。可以在 for 循环里面再写一个 for 循环。当你需要绘制二维的矩阵就可以采取这种写法。 --代码示例(5-12): [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 void setup(){ size(700, 700); background(202, 240, 107); } void draw(){ fill(0); for(int i = 0;i < 5;i++){ for(int j = 0;j < 5;j++){ float x = 150 + i * 100; float y = 150 + j * 100; ellipse(x, y , 60, 60); println(i + ":" + j); } } }[/mw_shl_code] 初次使用嵌套循环,需要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程序中的代码执行顺序始终是由上至下的,因此首先执行的必定是最外层的循环。外循环每执行一次,内循环就要持续执行直到不满足条件为止,此后才执行第二次的外循环。第二次开始后,内循环又会继续从头执行直到条件不满足,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条件都不满足,跳出循环为止。 上面的代码,外循环中的循环体一共执行了 5 次,而内循环中的循环体则执行了 25 次。这 25 次中,根据 i ,j 的数值不同,分别用来确定圆的横纵坐标。例子中嵌入了一段 print ,你可以观察输出的数值揣摩其中的变化。仅仅用两个循环嵌套,就能将 i,j 的数值组合都遍历了。
--代码示例(5-13): [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void setup() { size(700, 700); background(0); noStroke(); } void draw() { background(0); fill(250, 233, 77); for (int i = 0; i < 7; i++) { for (int j = 0; j < 7; j++) { pushMatrix(); translate(50 + i * 100, 50 + j * 100); // 设置 1 //float angle = sin(millis() / 1000.0) * PI/2; // 设置 2 //float ratio = i/7.0; //float angle = sin(millis() / 1000.0 + ratio * (PI/2)) * PI/2; // 设置 3 float ratio = (i * 7 + j)/49.0; float angle = sin(millis() / 1000.0 + ratio * (PI/2)) * PI/2; rotate(angle); rectMode(CENTER); // 绘制图形 1 rect(0, 0, 80, 80); // 绘制图形 2 // rect(0, 0, 100, 20); // 绘制图形 3 //rect(0, 0, ratio * 50, ratio * 50); popMatrix(); } } }[/mw_shl_code] 代码说明
其中 i,j 值对程序的影响,主要通过切换 “设置1(设置2)(设置3)” 来体现。可以对比下面的输出结果 绘制图形 1:设置 1 绘制图形 1:设置 2 绘制图形 1:设置 3 绘制图形 2:设置 1 绘制图形 2:设置 2 绘制图形 2:设置 3 在设置 1 中,没有使用到 i 或 j 去影响每个元素的旋转角度。因此可以看到每个元素的运动效果都是一致的。而设置 2 用到了 i 值,设置 3 同时用到了 i 和 j。它们最终通过 ratio 值去影响 sin 函数的参数输入,以此改变 angle 的周期变化。由于设置 2 与设置 3 的具体效果在动图中并不明显,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截图去观察。 绘制图形2( 左图:设置2 - 右图:设置3 ) 绘制图形3( 左图:设置2 - 右图:设置3 ) 第一张图中,ratio 用于影响矩形的旋转角度。而第二张图,则直接用来控制圆形的半径大小。可以看到,只使用了 i 值的语句: float ratio = i/7.0; 它的纵向元素的变化都是完全一致,因为控制图形横坐标的只依赖 i 值,所以横坐标相同的图形,ratio 的值也相同,旋转角度,圆的半径大小也相同。 而同时用到 i,j 的语句 float ratio = (i * 7 + j)/49.0; 它可以描述“渐变”,这里通过相乘一个系数的方式,将行与列的影响组合到了一起。使每个元素都有所区别。 While 循环 for 循环还有一个兄弟。那就是 while 循环。for 循环能做的事,while 循环也能做。只是 while 循环的在 creativeCoding 中的使用频率并没有 for 循环高。 --代码示例(5-14): [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 void setup(){ int a = 0; while(a < 10){ println(a); a++; } }[/mw_shl_code] while 的语法结构其实比 for 更好理解。while 语句的前面先创建变量,接着中括号内填写一个表达式,当满足时就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最后在循环体内放上一个对变量进行更新的表达式,这样 while 循环就完成了。对于循环次数确定的,多用 for 循环。当变量的数值不确定时,更推荐使用 while 循环。转自www.inslab.cn |
© 2013-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